唯有深度研究
才有異樣精彩
本學期,申浩學校步入“深度課改期”。中學部強化了有效集備工作,通過“同課異構”教研,推進集備“一課一案”的實施。
讓我們的視線一起聚焦到2019年10月28日,理綜組于上午第四節905班和下午第一節904班,分別由劉華有老師和林海琴老師落實的“同課異構”教研課——《7.1燃燒的條件》。
本堂課,由主備人林海琴老師提前一個星期準備好學案,然后發給同科目老師!

設計思想: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,讓學生通過教師演示實驗:燃燒條件的探究。在實驗中發展學習的興趣,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。
二次備改
兩位老師再仔細研磨,依據執教班級學生的學情,對學案進行二次備改,精心設計練習,希望在40分鐘內,能通過“導”、“學”、“練”,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。
同課異構
走進課堂

課堂一:劉華有
上課開始,劉華有老師以太陽為起源,用幽默風趣的語言,帶領學生進入火的世界,從生活實際出發,讓學生明白火在這個世界上的重要意義,整堂課都充滿了學生的歡聲笑語。做演示實驗時,老師專業的操作和精煉的語言使教學內容妙趣橫生。學生專注的表情無不展現出滿滿的求知欲,洋溢在臉上,洋溢在動作當中。相信這些學子在中考時一定會有優異的表現。教學結束,當堂練習反饋顯示,學生們對于知識點掌握良好。
課堂二:林海琴
林海琴老師在原有學案的基礎上,精化學案,使學案訓練目標層次區分度更明確。林老師先表演一個魔術——燒不壞的手帕,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,激發了求知欲,為教學環節的順利展開打下了基礎。
以學生回憶燃燒方程式和現象,并分析燃燒的定義,學生在經過小組討論分析,教師引導后,歸納總結出燃燒的定義!學生踴躍猜想,并根據課本設計實驗,分析裝置和變量!在同學們熱烈的猜想后,林老師開始進行演示實驗驗證。首先她拿出小石頭和小木條放在火焰上加熱,探究燃燒條件之一:可燃物。
接下來,林老師組織學生針對現象進行分析和擴展,然后以問題“為什么魔術中的手帕燒不壞”前后呼應,使學生始終處于對教學目標的研討中。最后,以2017年中考第21題進行習題鞏固,讓學生走進中考,適應中考!林老師細節化的教學,突破重難點,讓學生很快理解了燃燒的定義和所需要的條件。
九年級化學“同課異構”的兩堂課各有千秋,二次備改后精心設計的學案,兩位老師各具特色的“導”“學”“練”,讓學生滿懷樂趣學化學,高效達成教學目標。